显示标签为“年曆”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年曆”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

日曆分為哪兩個曆

  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是國際上公用的曆法,即公曆.它是以一個太陽回歸年作為一年,然後分為十二個月年曆 (月份數有31天、30天、29天幾種,均是人為規定),稱之為太陽曆,即陽曆。它是西方人訂制的,港台人士也稱為西曆,西元。
  除公曆外,我國保留了自夏朝以來一直使用的曆法——夏曆,它是以十二個月亮公轉周期作為一年,這樣一年的時間比一個太陽回歸年要少十多天,故又通過置閏的方式使二者步調保持一致,稱之為太陰曆(月亮號稱太陰)。它還包含著二十四節氣等曆法知識,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因此亦稱為農曆。
  日,是最容易識別的時間單位,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為基礎的。
  月亮圓缺變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單位,月亮圓缺變化一周是農民曆印刷二十九天半多一點,農曆的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天,就是取的它的平均數。
  地球繞太陽運動是一個更長一些的時間單位,以此為基礎的一年長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多。陽曆取其工商日誌 整數,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一閏,把四個五小時多加在一起,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六天。
  如果某種曆法只考慮月亮的圓缺,以十二個月為一年,那么,這種曆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時間長了之後,它就與陽曆相差得越來越多,這種曆法被稱為純陰曆。在純陰曆裏,經過若幹年之後,就會出現六月飛雪,十二月酷熱的現象。
  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創造了“十九年七閏法”,其方法就是在純陰曆的基礎上,每十九年裏面七年算是閏年,閏年多加出一個月來,為十三個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規定閏十月,一年有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這樣安排和調節的結果,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圓缺,也與隨陽曆而來的氣候冷熱變化相適應了。這樣的曆法實際上已經是陰陽合曆,簡稱陰陽曆。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就是這樣的陰陽曆,有的人把農曆叫做陰曆,就叫錯了。

工商局怎么年審營業執照

  內資企業年檢的程序:
  一、企業領取、報送《年檢報告書》和其年曆 他有關資料
  1、企業領取《年檢報告書》
  2、《年檢報告書》的填寫要求
  3、企業申報年檢須提交的材料及要求
  (一) 年檢報告書
  (二) 營業執照副本。
  (三) 企業法人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四) 其他應當提交的材料。
  非法人分支機構除提交(一)、(二)項所列文件外,還應提交所屬法人農民曆印刷營業執照複印件。營業執照複印件應當加蓋主管機關的公章
  其他材料是指年檢時,企業因某種情況,須向登記機關說明或報告的材料。
  二、 登記主管機關受理審核年檢材料 辦理營業執照三、 登記主管機關加貼年檢標記或加蓋年檢戳記
  登記主管機關對核准通過年檢的企業,在其營業執照上貼當年度通過年檢的標識或加蓋年檢戳記。年檢標識分\"A級\"和\"B級\"兩種。對遵守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法規胃口良好的企業定為\"A級\",對有違反工商企業管理法規行為的企業定為\"B 級\"。
  三、 繳納年檢費,發還營業執照
  內資企業年檢應提交的材料
  企業申報年檢除應提交《年檢報告書》、營業執照工商日誌 副本、企業法人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外,根據本地年檢機關的要求,還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 發起人、股東、出資人的合法身份證明
  1、 發起人、股東、出資人是企業的,應當提交加蓋登記主管機關登記專用章的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說明是否已通過上年度年檢;
  2、 發起人、股東、出資人是事業法人、社團法人、民辦非企業單位、自然人的,應當提交其合法身份證明複印件,登記主管機關在必要時,可要求企業附帶複印真實有效證明;
  3、 企業法人設立的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應當提交所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並加蓋登記主管機關登記專用章。
  二、 前置審批的重新認證材料
  在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以及國民經濟中的重要行業、重要領域的企業設立或者經營項目,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都規定了登記注冊前置審批制度。前置審批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許可證,二是批准文件辦理營業執照
  三、 住所、經營場所繼續租賃協議
  對於租賃期限已滿但未辦理變更登記的企業,申報年檢時,應提交住所、經營場所的繼續租賃協議。
  四、 公司應當提交年度審計報告,不足一個會計年度新設立的企業法人應當提交驗資報告。登記機關要求進行驗資的其他企業,也應當提交驗資報告。

2019年10月17日星期四

三角桌曆的由來

  由記述可以推知,夏代曆法的基本輪廓是,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除二月、十一月、十年曆 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些顯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見、夕伏來表示節候,這雖然不能算是科學的曆法,但稱它為物候曆和天文曆的結合體可以的,或更確切地說,在觀象授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尚書·堯典》中也記載了古人利用顯著星象於黃昏出現在正南天空來預報季節的方法,這就是著名的“四仲中星”,書中說:“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推求可知,“四仲中星”至晚是商末周初時代的實際天象,可見,至遲在商末周初人們利用星象預報季節已經有相當把握了。
  夏代已經有天幹紀日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周而複始地記日,夏朝末代的幾個帝王有胤甲、履癸等名稱就是佐證。商代在夏代天幹紀日的基礎上,發展為幹支紀日,即將甲、乙、丙、丁……十天幹和子、醜、寅、卯……十二地支順序配對,組成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等六十幹支,六十日一周循環使用,在出土的商代武乙時的一塊牛胛骨上面刻著完整的六十天幹地支,兩個月共計60天,這也許就是當時的日曆。還發現,有一組胛骨卜辭記著兩個月共計59天,這證明商代已經有大、小月之分了,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另外,卜辭中還有分一年為13個月的多次記載,這又證明商代已經用閏月來調整節氣和曆法的關系了。從大量幹支紀日的材料分析,學者們對商代曆法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商代使用幹支紀日、數字記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有閏月,亦有連大月;閏月置於年終,稱為十三月;季節和月份有較為固定的關系。
  “我國曆法之發生,有謂始於堯,即以《書經·堯典》有‘曆象日月星辰’之語為據。又同書《甘誓》之雲:‘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即夏正、殷正、周正)《大戴禮記》中亦有《夏小正》一篇。再孔子常謂‘行夏之時’。有論者據此又謂曆法始於夏。實則曆法之發生,應有一個大前提,即必在農業普遍興盛於世之後。此證諸世界古國如埃及、巴比倫之曆史,斑斑可考。夏人普遍尚過著漁獵畜牧生活,焉能有曆法。《書經》、《虞書》、《夏書》都是後人偽作(注21),所言曆法,自不可信……孔子托古改制,言必稱三代,故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並列,而不知殷周雖有輅冕,夏則無‘時’。三正之說,或許始於戰國時人為改革曆法而做的宣傳……故曆法之發生,不始於畜牧時代之夏,而始於農業興盛之殷。”
  周代
  周代在繼承和發展商代觀象授時成果的基礎上,將制訂曆法的工作推進了一步。周代(大允農民曆印刷是春秋中葉,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經發明了用土圭測日影來確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長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節氣的方法,這樣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將回歸年的長度定得更准確了。周代的天文學家已經掌握了推算日月全朔的方法,並能夠定出朔日,這可以從反映周代乃至周代以前資料的《詩經》中得到證實,該書的《小雅· 十月之交》中記載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朔月”二字在我國典籍中這是首次出現,也是我國第一次明確地記載日期(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的一次日食。周代曆法的第三個進展是,到春秋末至戰國時代,已經定出回歸年長為365日,並發現了19年設置7個閏月的方法。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誕生了具有曆史意義的科學曆法——四分曆。在歐洲,羅馬人在公元前43年采用的儒略曆中,也用365日這個數據,但比我國晚了大約500年左右。19年7閏法,古代希臘人默冬在公元前432年才發現,比我國也晚大約100年。四分曆的問世,標志我國曆法已經進入了相當成熟的時期。當時各諸侯國分別使用的黃帝曆、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即人們所統稱的古六曆,其實都是四分曆。四分曆問世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曆代編曆家屢有改革,遂使中國古代曆法不斷完善,內容亦日趨豐富起來。
  漢代
  對四分曆的第一次改革,當屬西漢武帝時期由鄧平、落下閎等人提出的八十一分律曆。由於漢武帝下令造新曆是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故把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並規定以十二月底為太初元年終,以後每年都從孟春正月開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終。這部曆法即叫做《太初曆》。這部曆法朔望長為29又43/81日,故稱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曆。
  《太初曆》是中國有完整資料的第一部傳世曆法,與四分曆相比其進步之處有三點:以正月為歲首,將我國獨創的二十四節氣分配於十二個月中,並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從而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行星的會合周期測得較准確,如水星為115.87日,比如今測量值115.88日僅小0.01日;采用135個月的交食周期,即一食年為346.66日,比今測值只大0.04日。
  東漢末年劉洪(公元158-167年)制訂的《乾象曆》,首次將回歸年的尾數降至1/4以下,成為365.2462日;他工商日誌 第一次將月球運行有快、慢變化引入曆法,成為第一部載有定朔算法的曆法,這部曆法還給出了黃道和白道的交角數值為六度左右,並且由此推斷,只有月球距黃、白道交點在十五度以內時,才有可能發生日食,這實際上提出了“食限”的概念。
  兩晉南北朝
  南北朝時代的祖沖之,首次將東晉虞喜(公元281-356年)發現的歲差引用到他編制的《大明曆》中,並且定出了四十五年十一個月差一度的歲差值,這個數值雖然偏大,但首創之業績是偉大的。祖沖之測定的交點月長為27.21223日,與今測值僅差十萬分之一。到了隋代,劉焯(公元544-610年)在制訂《皇極曆》時,他采用的歲差值較為精確,是七十五年差一度。劉焯制訂的《皇極曆》還考慮了太陽和月亮運行的不均勻性,為推得朔的准確時刻,他創立了等間距的二次差內插法的公式,這一創造,不僅在中國制曆史上有重要意義,在中國數學史上亦占重要地位。
   隋代
  隋代出現的大一統,有利於中國天文學繼續發展。人才與資料集中於朝廷,國家財力雄厚,天文學家們能夠利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的天文新發現,推動曆法的進步。他們還利用占有的大量資料,系統編纂出古代天文資料精粹彙編,寫出許多新的天文學著作。另一方面手工業技術的進步,有助於天文學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研制出功能空前完善的新的大型天文儀器,推動了天文觀測的發展。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宇宙論和自然觀。隋代天文學的發展進一步強化了東方天文學體系,展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走向成熟的風貌。
  晉代以前,我國天文學家還不知道有歲差存在。晉成帝時,虞喜第一次提出,50年冬至點西移一度。南北朝時,祖沖之首先在曆法中考慮到歲差,但他認為45年11個月歲差一度。到了隋代,劉焯在曆法中使用75年差一度的歲差數值。這與准確的歲差數值已經非常接近。當時,西方還是沿用100年差一度的數值,可見劉焯的《皇極曆》是當時最先進的。
  唐代
  唐代值得介紹的曆法有《大衍曆》和《宣明曆》。
  唐代一行在大規模天體測量的基礎上,於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撰成《大衍曆》的初稿,一行去世後,由張說和陳玄景等人整理成書。
  《大衍曆》用定氣編制太陽運動表,一行為完成這項計算,發明了不等間二次差內插法。《大衍曆》還用了具有正弦函數性質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內插法,來處理行星運動的不均性問題。《大衍曆》以其革新號稱“唐曆之冠”,又以其條理清楚而成為後代曆法的典范。
  徐昂制訂的《宣明曆》頒發實行於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是繼《大衍曆》之後,唐代的又一部優良曆法,它給出的近點月以及交點月日數分別為27.55455日(今測值27.5545503日)和27.2122日(今測值27.2122206日);它尤以提出日食三差,即時差、氣差、刻差而著稱,這就提高了推算日食的准確度。

2019年8月14日星期三

農民曆的概述

  農民曆,又稱農曆、夏曆、陰曆、舊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曆月等於一個年曆 朔望月,但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曆年為一個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征,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曆史
  中國的曆法與紀年采用陰陽幹支三合曆;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曆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公曆(格裏曆),中國曆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漢太初曆、隋唐大衍曆和皇極曆等,有的曆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曆和唐朝的皇極曆法等。
  漢朝以前的古代中國曆法以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已經有日、月、旬和時的時間農民曆印刷單位,具備了陰陽曆的技術;觀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減差法”來調整時差;曆法實施成為重要大事,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和“正閏餘”,即確定閏月位置和如何減去多餘出來的天數(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數),由此來確定年歲的終結和開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王室衰落,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現多軌制曆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曆法;秦朝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曆法。
  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曆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曆法,曆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編寫了《太初曆》,之後劉歆作《三統曆》,這兩曆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之前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周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曆法。之後中國曆朝頒布的曆法,均與太初曆大同小異。直至1928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大致統一全國,確定自1929年元旦起全國以公曆及民國紀年並用進行紀年,農曆在中國才不再作為正式曆法。
  相關
  農民曆是中國傳統社會裏的一部生活參考用書,為中國古代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遺留,經千工商日誌 年累月撰寫與添加各項內容後而完成現今所見農民曆。在台灣,主要是由各鄉鎮農會發行提供,封面多為黃色底福祿壽三星圖像,背面則為食物相克中毒圖解。在大陸叫黃曆。
  農民曆在古代農業經濟中,春天播種、秋天收耕,本來陰曆應更能反映農業周期,但不少古代曆法都是由月亮算起,一個推測是黑夜中的月亮特別容易觀察,月亮盈虧一目了然,直至天文技術成熟後,他們才能觀察到太陽在曆法中的作用。
  農民曆在對於農民來說是十分重要,是農業社會裏每戶人家會擁有,內容多數記載農事相關,除了陽曆、陰曆、時令節氣按年照月地順序排列,每日各有劃欄記載吉時凶辰、卦爻、節慶、沖煞之事,因此不僅可作為年曆、月曆、日曆觀看,並可對於婚事、喪禮、祭祀、掃墓、探病……等重要之事參考做為擇時挑日的依據,在生活上也會供年歲、生肖、卦事查詢,通常在末頁附有安太歲符咒與安太歲方法,已成為農村百姓們生活指南的一部寶典。

2016年4月18日星期一

個性化年歷成商家攬人氣妙招


這兩年吹起節儉風之後,眼看公款消費年歷“風光不再”,工商日誌倒逼著省內不少年歷生產企業轉型進入民間消費市場。與此同時,不少個性定制電商也通過線上服務,招攬自購年歷的普通買家。歲末年初,私人定制年歷熱潮湧起,價格也是進入了“拼殺期”。

歲末年初,對不少緊抓年年曆輕人農民曆印刷心思的商家來說,贈送給顧客好玩逗趣的年歷,絕對是攬人氣的妙招。這幾天,孫女士在年末收到了兒子平時上課的杭城一家繪畫培訓機構寄來的一本定制版年歷,“打開一看,每一頁都是兒子的繪畫作品,太驚喜了。”

而杭城的“貳歐巴年糕”餐廳集結了整個團隊,特意在店內拍攝了12組搞笑照,分設成12個月,制成新年年歷派贈給吃貨們

拍8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片、親自參與設計排版,童裝賣家小潔2014年底自掏腰包定制了30本年歷。“好多都是孩子們搭配衣服的照片,也算是一本‘穿搭指南’,送給客戶,新手爸媽們是愛不釋手。”

“2014年整體照片定制類台掛歷市場銷售氛圍,從9月開始就已經預熱起來了。”“印像派”產品王晨表示,買家的購買高峰將從2014年12月一直持續到2015年春節前。

社區溫暖傳真情節前送掛歷



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新興街道民昌社農民曆印刷區為轄區居民免費發放了2015年掛歷。

社區工作人員將掛歷親手送到居民的手中時,居民在接過掛歷的那一刻,紛紛笑得合不攏嘴。

小區居民王阿姨拿到掛歷時說:“我們不僅深刻感受到了社區對居民的關愛和祝年曆福,更加感受到了新年即將到來的濃厚氣氛。這個掛歷對我們來說非常實用。”

看著居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社區工作人員也很高興,一個小小的掛歷拉近了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距離。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居民感受到了社區暖暖的愛!

一次,網格員在入戶的時候無意聽到居民說,新的一年到了,家裡還沒有日歷呢!工商日誌居民的一句無心的話,網格員卻記到了心裡。



收藏掛歷最宜類型


  隨著2016年腳步的臨近,家家都有的掛歷也該換新年曆了。掛歷既是顯示年月的載體又是一種可以點綴生活環境、供人欣賞的藝術品。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不少人將用過的掛歷收藏起來。那麼,什麼類型的掛歷才具有收藏價值呢?

  奇形異狀的掛歷

  在各式各樣的掛歷中,以長方形為最多,部分美術出版社經常印制一些特大號掛歷,比普通掛歷大2-3倍,也有一些單位印制袖珍掛歷,還有一些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等掛歷頗具特色,由於這些奇形怪狀的掛歷不屬於大眾化的範圍,所以收藏難度較大。

  紀念型掛農民曆印刷

  前工商日誌些年,每逢國家舉行大型慶典活動時,都要制作一定數量的紀念型掛歷,這些掛歷往往設計精美,具有與眾不同的觀賞性,應該說,其價值與日俱增。編者認為,作為收藏者,不妨多選擇這一類別的掛歷進行投資,其回報率自然會逐年提高。

  全集型掛歷

  凡具有日歷功能的印刷品都歸入收藏範圍之內,前些年以紙質類為主,後來則塑料制品居多,近年來尤以再生紙占據了大多數。全集型掛歷以種類多而見長,不管是國家正規出版社印制的,還是本單位自行印制的,都屬此範圍。

  專題掛歷

  專題掛歷是根據內容而定,例如風景、名畫,或者世界名車、國際名模和攝影作品之類,都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鑒賞來決定其收藏意向。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

看“海鮮年歷” 吃應季海鮮12月-次年2月



很多人知道什麼季節該吃何種工商日誌果蔬,卻很少有人清楚各類海鮮的最佳供應年曆時間農民曆印刷。其實,吃海鮮也講究應季,比如,春天帶魚肉質佳,秋季對蝦口感好。

  冬至到次年清明牡蠣最肥美。
  牡蠣俗稱海蠣子,從冬至到次年清明是最肥美的時候,而5-8月忙於繁殖後代,肉味不佳。
  【營養】牡蠣被譽為“海中牛奶”,每百克含鎂65毫克、硒86。64毫克、含鋅9。39毫克,其中鋅對維護味覺、保護免疫力意義重大,而牡蠣正是含鋅量較高的食物之一。另外,牡蠣還富含核酸,能延緩皮膚老化,減少皺紋形成,抵抗衰老。
  【烹飪】牡蠣煮成泡飯緩解體虛。做法是,先將麥冬20克、海帶半條,水煎後去藥渣;加入牡蠣肉200克煮沸後,放入適量米飯拌勻,煮成泡飯;用香油、食鹽、香菇、芹菜、香蔥調味食用,可滋補身體、緩解體質虛弱。 

如何簡捷的使用人生日歷截圖和換膚



一直使用人生日歷的同學,是不是發現人生日歷在這次農民曆印刷版本更新後,優化了很多功能呢?比如你在辦公室看到一個很經典的哲理故事,覺得很適合某個同事的現狀,但是卻因為不能登錄等聊天工具而無法將其截圖發送給同事共享。這時是不是頓感如此貼切勸慰的話竟然不能與他分享實在是太過遺憾。
人生日歷早前就推出了截圖功能,而這版又對截圖功能進行了優化,功能更多,操作更簡化。

只要你在電腦上安裝了人生日歷,就能在任何環境下輕松截圖。點擊截圖按鈕,選好需要截圖的區域後就會彈出一個工具條,你可以在工具條裡任意選擇記號筆,馬賽克等畫圖小工具來制作你需要的截圖。
可能有同學認為每次要截圖時還要先點開日歷客戶端比較麻煩,但是人生日歷的截屏是可以設置快捷鍵的。在工具條中的設置裡面可以自由設置。

你以為人生日歷這版更新就只優化截圖嗎?那你就錯了。下面再帶你看看人生日歷對皮膚的改變,這版日歷皮膚可選擇的顏色是能通過調色板進年曆行選擇的,這個功能可大大提高了那些對顏色有著極高要求同學們的需求。

在人生日歷主界面上點擊皮膚小按鈕,勾選調色版,再挑選自己中意的顏色,無論今天你是想看天空藍工商日誌,還是想給自己選個招桃花的粉色都隨你心情。
只要下載了新版的人生日歷,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輕松截圖。還能給自己挑選適合心情的顏色。簡直沒有比這更美的事情了,趕緊下載最新版的人生日歷,讓自己單調的電腦桌面,有顏色起來吧。


適用於畫冊、掛歷、票據、商標等快速印刷的系列膠印機面市


  膠印機操作簡單,給水、給墨、合壓同一手柄分檔操作,采年曆用電眼控制合壓滾筒,使自動壓印更加可靠、穩定。定位准確,前檔規、雙側滾輪式拉規定位。

膠印機設有續紙台橫向微調,側導板微調,版滾筒天地微調等精確調節裝置。水、墨系統分開,可自由調整水墨量大小,滿足不同印品對水墨的要求,更適合於彩色套印。電磁工預置計數器,預置印量印刷完畢,自動停止進紙。

  雙張控制器可有效地控制雙張、多張,並在不停機的狀態下自動除雙張、多張。由電子控制的雙回轉功能對特殊印品及油墨的充分干燥提供了有利保障。備有噴粉裝置,使噴粉和印刷同步完成,可防止印品農民曆印刷背面蹭髒。

膠印機並具雙色功能,DB47A機型加裝雙色機頭可變形為DB47AS雙色機,雙色機頭可在單色機上沿導軌自由固定和分離。

  膠印工商日誌機適用於學校機關、商業和金融機構辦公印刷,並適用畫冊、掛歷、賀卡、票據、請柬、商標等的快速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