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7日星期日

廣告體現的價值觀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廣播,受眾被鋪天蓋地廣告所淹沒。在現代定點派報高速發展的社會,廣告信息,廣告咨詢更是以洶湧澎湃之勢湧向受眾。廣告所形成的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的衝擊感,更重要的是對受眾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將媒體新聞報道的導向所淹沒。

  “廣告操控了消費者,並且灌輸了虛假的價值觀,它鼓吹了物質至上和消費主義的觀念,充分利用了情感和非理性,從而引導人們去購買那些並不需要的或者估價過高的物品。”媒體既是按照受眾利益來運作,也同樣是按照廣告商的利益來運作的。可以說,廣告在灌輸這種虛假的價值觀的同時,忘記了廣告只是作為大眾傳媒附屬,而廣告所引導的價值取向,並非是作為社會輿論,社會風尚的媒體的職責,廣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取代新聞報道的價值方向,將社會思潮引向奢華、高檔,追求娛樂消費的方向。這與所謂的和諧社會,提倡的社會新精神文明,是極為不符的。翻開西安的著名大眾化報紙《華商報》,最多的廣告大戶台北派報可以從報紙的版面中看到,其中整版的房產廣告,以其維美的畫面吸引了閱讀報紙的受眾,在各種信息中,這種廣告可以說,是受眾的一種派報社消閑娛樂,而其中的廣告詞例如《華商報》2006年12月6日Bl版,用整版刊登高新房產廣告,其中提倡的“創意生活造就無限風光”就是在灌輸新的生活方式--時尚、奢華,而有關汽車,高檔化妝派報品的廣告也極為令受眾吸引,同時接受了它的價值觀。廣告中琳琅滿目的商品,大多是生活奢侈品,給那些有能力購買的指引了新的消費方向,對那些沒有消費能力的受眾則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媒體對廣告商及企業的過分依賴,以企業要求的理念去做新聞報道,客觀性,真實性難以保證,導致媒體新聞報道的質量下降,同時,追求經濟利益優先於有益的報道,感覺良好,卻模糊乏味,沒有實質內容,必然導致媒體失去受眾關注,進而失去廣告商,這對於媒體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竭澤而漁,必然毀掉媒體長遠發展之路。我們不得不考慮借用外國的“教會一政府”壁壘原則來思考。該原則原本指國家政治管理中,政府與教會的原則界限。在新聞領域,則是商業部分與新聞報道內容之間應該劃清界限。以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因此為保持可信度,職業正直,新聞報道必須獨立於廣告。

  這樣,媒體要實現其獨立性,就要設法擺脫廣告壓力及其過分依賴,拓寬廣告渠道,提高媒體新聞報道內容質量,以主導者角色來控制廣告投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